上周五,我们邀请了艺术家王皓田(haotian)来戳客戳客聊聊图像创作。没想到,他没有怎么聊“观看图像”这个话题,倒是聊了聊如何从图像中“隐身”。
从遍布街头巷尾的摄像头,到餐厅里认真自拍的食客,我们如何躲开无处不在的镜头?
本身就很懂得隐身之术的haotian:
Haotian从德国艺术家Hito Steyerl的最新作品《隐身可能是致命的(Being Invisible Can Be Deadly)》开始,讲了几种看似荒诞,实际很实用的隐身方法,比如:
当然,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Hito也使用了一些图像处理技术,意图把自己从画面中抹去,或者成为画面的一部分:
总得来说,不怕被摄像头对准,才是新时代的生存守则。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图像愈加平民化,而这种“平民”的图像,也成为了haotian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来源。他则选择成为镜头身后的那个人,隐藏自己的同时,也很少主动去拍他人,而是选择将已有的图片重新组合,做成作品。这也是他对当下视觉文化的回应:“不再是从美术馆、艺术史里去获取信息,而是直接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世界去观察当今的视觉文化”。
比如,被haotian捕捉到的意大利美发店常见的图像——
一些莫名其妙,但毫不违和地融入了环境的既存图像——
或是从网络上找到的学生关于原子的物理作业——
这些“二手”图像,在他的重新组合与编辑下,获得了新的审美意义。比如美发店的价目表不再仅仅是一份实用性的手册,而更像是用来判断一个街区经济状况的标志;物理模型不再只是作业,而是充满趣味、甚至色调和谐的装置艺术作品;看起来廉价的橱窗背景、店内装饰墙,变成了一出喜剧上演的舞台……
这些图像,被haotian用zine的形式展示出来,变成了一种简易、快捷,又很符合当下节奏的呈现。
讲座之后,他还邀请观众们一同参与制作了属于自己的zine。每个人带来的,属于自己日常生活的小玩意儿,将如何被复印机变成新的图像?
通过各种形式的排列组合,我们看到了龙虾与皮卡丘的对决,珍珠和其他光滑表面在复印机的光照下呈现出的奇异质感,还在前来参与的朋友中找到了上海艺术书展的粉丝:
每个人选取自己的喜欢的图片,编辑成一本zine。封面则由haotian带领大家用拼贴的方式完成。
签上名字,每个人就有了一本属于自己,又属于大家的zine!
感谢haotian,也感谢来参加工作坊的各位!我们下次戳客活动再见。
图片来源:网络,戳客戳客,haotian,Hito Steyerl 接受Tate Modern采访视频 Hito Steyerl: 'Being Invisible Can Be Deadly' | TateShots
戳客戳客是一个关注当下艺术和生活的文化机构,也是发生并分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定期策划讲座、展览、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