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川滇交界的纳西族村庄达祖,海拔2690-3770米,高寒环境形成特有的物候和饮食。


新朋友达祖公益带着klee klee走进这片土地。春播玉米,夏拾菌子,秋收苹果,冬天山野回归荒芜,四季轮回,达祖遵循着自然的节奏,度过普通又丰盛的每一天。


2020年山货展,我们带大家认识了云南的山林滋味;山货2,一起来了解自达祖二半山地的食物。

达祖餐桌


达祖的物产不算太丰富,食物简单,但营养够、滋味足。

达祖在四川境内的泸沽湖边

达祖人的生活中心是火塘,特别在冬天,煮酥油茶、炖一锅热汤都离不开它。


即使都住上了现代的楼房,家家户户也都留着火塘,传统火塘和现代小家电一起继续为达祖厨房工作。


达祖小学带着师生和家长,共同维护着一座森林农场,孩子们在这里认识自然土地、盘中食物,也了解一个又一个的自然循环。


森林农场

怕不是懒汉的庄稼吧?


自然农法打理的农场难免被误会,这怕是懒汉种的庄稼吧。进来一瞧,野长的地里更热闹。


农场只做顺势而为的事,鲁冰花、野豌豆能肥地,就让它长,开花引来了蜜蜂,就放个蜂箱。湿地有地下水,挖口池塘给鸭子。

达祖森林农场,拥有130亩干净山地,以雪山融雪灌溉。农场里祭拜山神、水神,自然神,达祖所属的东巴文化认为,天为父,地为母,人和自然是兄弟。

“鸭子开心了会多下蛋”,跟着自然的节奏来,产出的东西也会更美味。

造昆虫屋,以生物的方式治虫害

养牛羊马等小动物,做生物堆肥;给骨折的小羊治疗,敷草药装支架



达祖公益


达祖一词来自泸沽湖畔的达祖村,在纳西族东巴文里,“达”是有能力的人,“祖”是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之处。


2004年,台湾来的李南阳和游静芬来到四川大凉山的达祖村,带着老师和学生家长,从一砖一瓦开始,修建小学校舍。这些年他们开垦森林农场,办学助学,通过结对助学、支持山区儿童医疗。

2004年,在一片荒地上各家搬来木头石块,建起第一座校舍

如今的达祖小学,拥有了更坚固的校舍,依旧面朝田野

达祖小学王木良校长,从一名本地村民一路学习成长起来。他是孩子们眼中的“超强大脑”,除了学校大小事务,他还负责木工课、划船课、射箭骑马课、自然教育课等户外实践课,为了运营管理农场,学习农业知识。

展览正在klee klee上生新所店和安福路店展出中,有空来逛逛!




图片拍摄/more 莉萍 白十

部分图片/由达祖公益提供 

视频剪辑/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