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PARK 的第三个实体空间 in the PARK Regular 的空间设计由案亭 CASE PAVILION 建筑事务所担任。在此之前,in the PARK 曾由安福路店改造项目与他们有过一次深入的合作。
在此次 in the PARK @Chengdu Regular 的项目中,案亭结合店铺位于公园底部商区并被覆满绿植的下沉式广场包围的地理环境,挑战对当代零售空间封闭的刻板印象,利用环境优势对类型学进行反叛。用青翠而通透、充满光线的空间、裸露的结构取而代之,重新恢复了购物场所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联系。
以下就是案亭关于 in the PARK Regular 项目的自述。
in the PARK Regular 空间故事
文:案亭 CASE PAVILION
大源中央公园位于成都市南郊,20世纪90年代之前其原址还是破败的垃圾填埋场。在被废弃20余年后,为顺应成都城市化扩张的南向溢出,通过当地的系统性水土改良,此处被修复成为生态基底宜人的城市公园。低维护的水体与植被生态、林立的住宅,以及地铁上盖,提升了大源组团的区域价值,逐渐萌生出蓬勃的社区商业与文化需求。由此,内嵌在大源中央公园的景观之下,依托于三座下沉中庭周围的市政配套存量,新型商业综合体REGULAR源野适时而生。
成都新城林立的住宅区围绕着大源中央公园,由其下沉广场改造开发的商业综合体REGULAR源野中,多层植被包裹着的项目基地
其中一座下沉庭院栽种有银荆、槭树、鼠尾草和鹅掌藤等,高矮错落的植物参差不齐地贴地生长,与其上方的市政景观园林联结成立体的绿色屏障。每天,阳光从南至西经过这数层的过滤和柔化,斜落在庭院北面一条东西延展的空间,这里就是我们此次in the PARK regular的项目基地。纵深6米余,25米长的开间中有三分之二与庭院植被开敞对望,这个狭长的场地具备成为比例恰当的理想长屋的潜力。综合in the PARK从时装买手店向全品类生活方式综合体的转型考量,我们几乎在第一秒就联想到曾深受其触动的伊姆斯自宅(Eames House),并决定以它所象征的“创造性的美好生活”和“智性的建造”作为一切起始的锚点。
1949年,搭建自宅过程中的伊姆斯夫妇,站在他们精心设计的房屋钢结构上。©Eames Foundation
2006年,柏林中央火车站是欧洲最大的高架车站,采用分散式非中心化的交通系统。©GMP
1971年,迪士尼当代度假酒店,园区摆渡火车可直接开入建筑内部。
©WALT DISNEY PRODUCTIONS
理想中的长屋首先如同一个家,关照生活的细枝末节;它同时兼具市政枢纽甚至游乐综合体的建构理性;城市基建中的常用部件和材料随机闪现,召唤街角巷尾的日常经验和集体记忆。我们希望营造近乎机构大楼般干爽清洌的空间品质,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和物品都显现出另一层次的亲切和灵光(aura)。
空间剖面 ©CASE PAVILION
空间轴侧 ©CASE PAVILION
功能平面 ©CASE PAVILION
被铝合金展柜区隔,店员与顾客双路并行的空间配置
在对in the PARK安福路店的铝合金展柜系统进行概念的演进后,我们从空间剖面入手,利用同一排高柜划分整体空间平面;同时兼顾展柜正面的对外展示,一层背面上货与内部仓储,以及二层高台陈列,这些复合的功能需求都被整合进了这座铝合金巨厦(mega-building)之中。随后,旋转楼梯和直跑楼梯对接起二层的动线回路,立体交通带来的移步换景是另一重惊喜。浮光随树影摇曳,L型透明玻璃幕墙将整个空间轻盈环抱成映射四周的晶体。
旋转楼梯扶手采用高反光率的镀锌钢板,映射出室内外的浮光绿影,拾级而上,移步换景。
在规划策略上,除却运营者与顾客双路并行的空间配置,我们尤其探索了零售环境中信息“正面性”(frontality)的几何游戏。大厅中的长桌、可翻合铝合金巨厦,和靠墙桁架分别对应:主题性平铺、立体自由组合和阵列正挂这三种商品陈列形态,让尺度各异的物件和不同媒介的图像适得其所。再将以上三者与玻璃幕墙置于平行轴线的主视觉立面中,它们各自携带不同层级的图像信息,像重叠的屏幕弹窗,又像心爱的杂志剪报,供室内外的观者阅读美好生活的图景。
各类商品作为携带着图像信息的不同媒介,它们的“正面性”组合呈现在如橱窗般的透明幕墙内,拼贴出一幅美好生活方式的卷轴。
匀质(homogeneous)的边界内,人们在社区客厅感受四季交替;通明的舞台外,场景与事件铺陈在游人眼前。这是一次依托于场地条件,针对生活方式零售命题的空间想象和表达实验。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动线相互穿插,仿佛在都市枢纽中,高度、宽度、深度以及时间,被整合并置。
长屋内的设计思考不局限于在地的方案本身。另一方面,由城市基建设施启发的再创造过程中,我们试图搭建一套基于日常的建构系统,贯穿建筑、室内直至家具的尺度转换(scale shifing)。围绕着常规工业型材和五金系统的轻量化改造、装配式建筑、商业空间建材的集约预制,以及零售道具的可持续产品化这些多尺度设计(multiscalar design)议题,我们如建设家园般倾注了巨大的情感投射。这座长屋正是这些研究的阶段性呈现。
通过常规工业型材的轻量化改造而自创的建构系统,帮助我们穿越家具、室内和建筑的藩篱,摒弃矫饰(mannerism),实现“智性的建造”。
在幕墙外挂装的休息区,是公交车站常见的斜靠座椅
圆洞水泥预制板,就是童年时公园举办的菊花展牡丹展,花架应该有的样子
伦敦纽约地铁上盖常采用的圆形玻璃内嵌水泥预制板,使下层空间更通透,也与花架水台暗合
市政设施中常用的空间桁架,材料轻巧但承重出色,具有跨距优势
开发定制的灯具,设计参考了体育场馆和室外广告牌的探照灯
收银台,来自机场免税店?还是办证大厅的柜台?
铝合金展柜后存储店员上货空间
机场大门外,阻隔行人风尘的铝合金地垫
共同建设家园的过程,就像鸟类在自然中用树枝、杂草和羽毛筑巢;即使遇到恶劣的人造环境,为了更宜居的巢,它们仍会奋力搜集,衔来塑料、瓶盖甚至碎玻璃这样的化工材料。30年的生态耕耘和城市更新,前赴后继的成都建设者将荒郊垃圾场改造成内嵌新型商业体的中央公园,in the PARK的足迹似乎始终被这些极富生命力的时代脉动牵引着。如同鸟类,我们因地制宜地搜集物质与精神的素材,在公园一砖一瓦地构筑和维护美好的生活,日常中持续践行平等、自然、公共的主张,就是in the PARK regular的意义。
CASE PAVILION 案亭
CASE PAVILION 案亭,2020年由建筑师杨振宇和设计师严丹捷共同创立于中国上海。他们善于在城市更新、区域综合体、文化艺术与商业空间等复合情境中,体会并发掘案例的潜能,推导出贯穿功能与审美的个案方法论; 通过对建构、工艺与材料的积极把控,呈现建筑、室内、家具等多种媒介的作品。
空间摄影:朱润资、邹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