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klee klee上架了瑕疵品。我们也还在思考,对待瑕疵品,还有没有更有趣的可能性。

去年,我们拜访了贵州榕江县三宝侗寨的“高嗄”织布合作社,到村子里找找灵感。



请侗族的姐姐们

来绣日常



在织布合作社里,我们看到一摞织布姐姐们的画稿。在高嗄“团长”赖蕾的鼓励下,本地不擅表达的姐姐们拿起笔,画下自己的日常。

织女姐姐们用朴拙的笔触,记录下她们的童年,大家庭生活,养鸭喂鸡,干农活、织布的故事。有位姐姐给她的画起名《我织布的一生》,通过画,我们共享着姐姐们的成长和快乐。


“城里的人会喜欢

我们绣的东西吗?”



侗族人能歌善舞,乐观爱笑,他们用笑声、歌声表达情感,当地织女姐姐也把感受藏在画笔下、手工里。


对姐姐们来说,相比一直在做的传统刺绣,“再创作”生活里的小元素还比较陌生,她们总是担心自己绣的东西会不会受欢迎。


我们一遍遍跟姐姐们说:“可以的,可以的”,也一起讨论,怎么把刺绣更好地落到衣服上。

不需要太多引导,姐姐们一动起手,生动和灵气便自由流露出来。看到成品,我们忍不住夸夸:“鸭子绣得很好看,嘴巴和脚的地方使用不同颜色很好看。鸭子走路的状态很生动呀!”

也会建议:“麦穗粗粗细细的针法可以参考,麦穗弯弯再生动点就好了~”


在几轮沟通讨论后,拿到了这一批小样品,它们是姐姐们在织布、农忙和培训间隙,缝补好的。

7月8号起,在klee klee & friends 上生新所店就能看到这批衣服啦,如果在上海,也可以看一看,来聊聊。


你们觉得姐姐们绣得怎么样?关于瑕疵品新生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文末写下你的想法。


循环计划


循环计划是klee klee在设计、生产、销售和回收环节投入的可持续思考与行动,促成物品被充分使用,循环流通起来。除了瑕疵品循环、再造,我们也提供旧衣修补与旧衣捐赠、参与回收羽绒计划,让衣服可以被更长久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