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第二届An Ko Rau“廿来不急林道大赛”在大聋林场火热开赛,朋友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再次踏入老护林人巡山之路,用脚步丈量四季轮回的轨迹,「重返护林人之道」也成为了人们回归自然与山林的契机。

赛事期间戳客戳客在大聋百货的媒体中心,开启了5场关于乡土生活、社区精神和土地共生的对话,1场《寻乡中国》签售交流会,以多元的可持续议题,让这些关于回归的思考,在交流中生长出新的可能。

现场分享精选



“重返护林人之路”

我们聊大聋林场养护项目

老护林人 

护林工作20年 62岁 胡国良 :

我们的养护社叫黄浦江源森林养护社,在20年前有一群安吉的年轻人,现在很多都已经老了,大家聚在一起希望能够养护一片森林,所以才有了大聋林场,“大聋”是本地人说的耳朵听不见了,但它的意义是打开我们生命内在的倾听,同时关闭尘世喧嚣的听觉,去听大自然的青睐;整个林场拥有36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我们林场的面积从最早30亩至今已达到5万亩,真正的内在动力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养护,让森林自己做主,不再以人为本的向它索取,而是真正以一个平等身份去呵护和滋养。

老护林人 

护林工作11年 59岁 黄大富:

我以前是个猎手,当时也是生活需要,一直在狩猎,经过胡老师的感染,慢慢改变了思想观念,共同参与到保护森林。做了这么多年,我感觉是非常好的,因为生态跟以前是天壤之别,以前泥石流很多,但这些年再也没有了,我觉得需要把这个事情坚持做下去,把好的生态留给子孙后代,相信他们也会扛起我们的任务持续下去。


主持人:

护林人目前每天的日常工作是怎么样的?


胡国良 :

我们本地护林人的队伍每天都要到山上去观察自然,每一个山上每一片区域都会有一户护林人居住,主要护林任务是防火,其次是防止别人来砍伐和偷盗;我们还对森林采取了二十几项有益措施,比如防治病虫害,修建林道,呵护黄芪,给鸟做一个巢等,有很多需要劳作的事情,这已经成为我们本地护林人的基本工作。同时今年开始设计24节气巡山护林活动,让城市里的护林人一起来参加巡山和观察大自然,看一看在24个节气中大自然的律动,记录下大自然一点一滴的变化,还有少量轻度的劳动和互相分享,这个就是我们新老护林人一起在做的事情。


主持人:

新护林人如何加入你们?


胡国良:

我们发起了一个“护林人计划”,欢迎大家作为新护林人以平等谦卑的态度,用不同方式来关注和养护我们的森林,因为人和森林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某种程度也受到了一些破坏,养山真正的目的也是为了亲近人,为了呵护人。

“和土地共生”

我们聊生活、社区与住宅

新护林人 

“廿来不急林道大赛”赛事发起人 黄志锋:

这次我大老远邀请了两位日本好朋友前来,日本建筑师土谷貞雄和工藤伸一,他们所经历的背景和日本很多不同阶段的迭代,值得我们当下的中国做乡村营造和青年社区去借鉴,所以此次希望向他们展示中国当下丰富的乡土与人文,同时他们在日本做的事情,包括未来人、自然和居住的生活方式,和大聋林场当下实践的相关话题向大家分享,期待!

新护林人

建筑师/研究学者 土谷贞雄:

我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建筑和住宅设计工作。2004年加入良品计划集团企业(现MUJI HOUSE),负责住宅产品的开发和全国推广,之后还担任了"生活良品生活研究所"的顾问。2020年移居北海道新雪谷町,负责新雪谷新区的综合设计,同时成立了"都市未来研究会in NISEKO"。2023年,我开始了目前在喜茂别町的农村建设项目。 

土谷贞雄生活的地方是能够眺望北海道名山"羊蹄山"的所在,

正如这张照片所示,有一条小路通向山中,

他的家就坐落于此。 

土谷贞雄居住的房子仅有2.25平方米,

是一个单人居住的狭小空间。

我虽然是建筑师,但我想改变建筑的方式。我帮助普通人采购建筑材料,并支持那些没有接受过建筑教育的人自己建造房屋。房子虽小,但配备了所有必要的设施,而且由于不使用混凝土基础,不会伤害土壤中的小虫和有益细菌。 

土谷贞雄正在接连建造小房子。这些房子大多在10平方米以下,

无需建筑申请,由居住者自己建造,专业的木匠仅提供少量协助。

目前日本的物价正在上涨。我的挑战是用200日元解决一餐。我虽然是建筑师,但同时也是在四叠半房间里生活的传道者。我的饮食简单而廉价,但营养丰富,我想向年轻朋友们展示,即使收入低也可以这样生活。

土谷贞雄的日常饮食

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幸福地生活。首先,谈谈过去的价值观。其次,未来的思考需要从相反的视角出发,主语应从人类转向自然,不是人类对人类说什么或做什么,而是思考自然如何变化。第三,自由与约束的关系。自由并非无限制的自由,实际上,在带有微小余地的约束下,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过去为了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分工细致,但未来我们追求的是能够复合工作的环境。一个人能够掌握多种技能非常重要。过去人们关注宏大、高价的事物,但现在相反,我们更注重微小、少量以及持久耐用的东西。过去重视技术发展,但未来需要更加重视自然。过去思考城市生活,现在则思考乡村生活。 

我计划在日本建设100处、中国500处、世界1000处这样的小型村落,用小型建筑实现。因为我想为更多年轻人拓展生活方式的可能。我希望以低廉的费用建造房屋,让人们亲手打造自己的生活。实现这个梦想可能需要更多时间,但我希望能与大家一同完成。 

新护林人

北海道建筑师/匠人 工藤伸一:

目前,除了艺术工作,我还和妻子一起建造自己的住宅。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逐渐转化为工作内容。20年前,我经营的民宿中有一间是我亲手建造的。我重视设计、功能和协调三大要素,专注于造型创作。对我来说,乡村是最好的地方,因为在自然环境丰富的乡村生活时,有时会感到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 

说到家,毫无疑问就是自己建造的房子。20年前,这种想法非常自然且简单。当时的建筑非常固定,造型自由度低,材料选择也受限,因此我决定自己实现这一目标。 

最初的设计由妻子完成,而我负责将其具体化。面对技术问题,我们每天学习、讨论、提出想法,通过妥协解决问题。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管理山林或尝试各种新事物。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参与这类活动的人都在逐渐增加。 

工藤伸一的房子,建造初期结构与季节风貌

大约100年前的建筑材料也很普通,但建成的房子非常出色。这些古老的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即使在严酷的风雪中也能保持与自然的平衡,具备回归自然的美感。我认为,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应该存在于风景与地形之间。技术与设计的融合非常重要。

新护林人 

BottleDream联合创始人/CEO 蔡延青:

从两位的分享里都听到同样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和自然”的关系,所以这次这么多年轻人有缘来到大聋林场,既是跑者也是新护林人,在跑山中想象自己是森林的一个守护者,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视角去重新思考我们和这里的关系。

“林登的故事”

《寻乡中国》签售交流会

新护林人 喜林苑创始人 布莱恩·林登(Brian Linden)

《寻乡中国》是布莱恩·林登(Brian Linden)近35年的中国观察记录和自传,他曾在1984年来到中国,在2004年携妻儿扎根云南喜洲,并创立“喜林苑”酒店品牌,致力于保护和修复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


在大聋林场的签售会上,林登作为新护林人,从“老外”到“老乡”,带着异乡人的新鲜视角,和大家分享着他的寻乡之路。


新护林人 

喜林苑创始人 布莱恩·林登 :

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够,所以我一直在想怎么创造一个平台当做中国的窗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所以我需要一个平台,一个载体,那就是我的酒店喜林苑,我把当地的村民和当地的文化开发挖掘,然后让世界通过我们的窗口来了解一些我讲给世界的中国故事,让外国人更了解这样的中国,这个是我的责任。

“城里的乡亲们这次回来的更多了...”

我们聊乡土生活与社区精神

胡老师(老护林人)与回来的乡亲们(新护林人)围炉夜话

老护林人 

黄浦江源森林养护社 胡国良:

这两天非常热闹,我们家里来了那么多的客人,其实我们的森林在好多年以前居住了1000个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很简单,所以很想重新再建一个森林社区,承接城市里年轻人的困惑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新护林人 

BottleDream联合创始人/CEO 蔡延青:

我们已经发现有大批的年轻人开始往乡村在探索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了,但大家进入乡村有不同的阶段,首先要先看见乡村,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可能和让他们有兴趣的生活方式,然后慢慢参与到更多和自然连接比较深的生活方式中,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也要激发更多当代年轻人关注社会和环境的问题,回到一个更加自然的思维。


新护林人 

喜林苑 建筑设计师 吴梦茜:

在环境的可持续里面,一定不仅仅是基于环境本身,先是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性,然后是环境的可持续性,同时也是经济的可持续性,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向上,可能是大家共同的一个目标。


新护林人 

宁国秋水农场 黄钢:

其实我有深刻考虑年轻人如何到乡村去,是给他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如何让他们能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认可,我们需要从这方面去改变它一些。其实年轻人的自我觉醒很早,很多在大学就开始寻找自我的不同,但乡村本身有很多限定,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不是马上就能解决,但很多人在尝试,最起码在我们能力可解决的范围内,可以考虑到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


新护林人 

可口可乐员工 杨佳:

年轻人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我觉得就像我们在自然中的鸟一样,像老护林人黄大富和黄大贵之前说的,树林保护下来了,鸟自然就来了。


新护林人 

“廿来不急林道大赛”赛事发起人 黄志锋:

我是因为一张林场护林营的照片被吸引过来的,但真正能让我持续和大聋林场产生交互的,是因为这里的人,像胡老师这样的老护林人。


新护林人 

可口可乐员工 杨佳 :

我们一起想做些不一样的事儿,这个不一样就是怎么从一个纯粹的公益或单方面的情怀转向为一种更可持续的方式,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想要实现的突破就是在生态的角度,生态的基础上实现一个产业上的创新。


当夕阳掠过林场深处的树梢,这场对话在篝火旁仍在延续……

期待未来更多新老护林人一起走进大聋林场,走上“重返护林人之路”。

*特别感谢:

分享图片和视频均由日本朋友土谷贞雄和工藤伸一提供。

仅限本文分享,未经允许请禁止截取或用于其他用途。

戳客戳客是素然公司平台上关注人、生活与自然的文化机构,成立于2012年。戳客戳客连接商业、艺术与文化,是分享和发生的平台,定期策划讲座交流和展览。